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电气>>热点话题>>

电梯智能化仍需安检常态化

  据媒体报道,今年9月,重庆市将投入使用智慧电梯系统,给电梯装上“大脑”。系统可以实现对电梯状态不间断自动监测、事故预警与数据追溯,使电梯更加安全和智慧。值得注意的是,已有一些地方把智慧电梯系统写入地方性法规。如,《淮安市住宅电梯安全条例》要求,新安装的住宅电梯应具备运行参数采集、信息网络传输、自动报警、实时通话等功能和视频监控系统。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电梯数量达到786.55万台。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电梯事故呈现多发态势。2020年,全国共发生电梯事故25起、死亡19人。人员被困电梯、电梯冲顶和坠落等新闻频现网络和报端。

  实行电梯智能化,监管方向显然是正确的,也是一种必然趋势。特种设备安全法已施行7年多,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必须与时俱进,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引入电梯安全管理中,并通过统一立法,明确建立更加智能的电梯预警与报警机制。比如,推广使用智慧电梯系统,及时发现电梯安全事故隐患,并根据记录数据对电梯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具有运行参数采集、网络远程传输、一键报警、智慧救援、动态监管等功能的智慧电梯系统,形成智能化终端,破解电梯安全难题。

  更重要的是,电梯安检仍需常态化。电梯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应将电梯视为大众公共运载工具,将其定位为公共产品。首先,要通过立法的方式明确电梯产业的主管部门,引导、指导、管理、规范生产企业抓好电梯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从源头上保证电梯产品质量。其次,要明确从电梯选型采购直至报废更新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各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安全责任,建立各地政府负主责,质量检查、安全监督、住房和城乡建设、财政等多部门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监管新机制。最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电梯安全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制定电梯安全监督检查计划和相关措施,按职责分工依法对电梯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或者抽查,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整改、处理意见,并进行整改监督,全面保障电梯使用安全,彻底杜绝电梯事故,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张连洲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