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建设行业信息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建筑电气>>企业园地>>

延续历史建筑的生命是当代建筑师的责任

 ——专访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唐玉恩

   
城市的魅力源于历史并超越历史,而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便是一座城市脉络的重要体现。失去了创新能力的城市是没有生命力的城市,而无力延续历史传承的城市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创新能力。当然,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也不能“一刀切”,保护的原则是什么?怎样的历史建筑是值得保护的?在城市建设的热潮中如何冷静下来保护历史建筑?带着这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建设报》对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作出积极贡献的中国建筑设计大师、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唐玉恩进行了专访。

   
《中国建设报》:您是如何看待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探索与发展的?

   
唐玉恩:我曾谈过这样的观点:在建筑创作时把传承文化作为创作的重要理念之一,即走传承文化的创新之路,我们的建筑前辈在这方面已经走过了艰辛的道路。上海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可以通过对上海这座城市、建筑文化的理解和上海前辈建筑师的创作道路看到人们为之所付出的奋斗与努力。

   
上海城市的历史建筑构成了丰厚的城市文化积淀,它的类型非常之丰富多样。这里有具有江南传统的建筑,比如豫园这样的建筑群在市中心区,还有宋代重建的龙华塔等。当然更多的,就是租界内外的西式或中西合璧的建筑,有公寓、银行大楼、百货大楼,也有厂房,还有更多的里弄建筑群,它们构成了上海城市极其丰富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这是城市宝贵的文明财富,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当中。如何走一个传承文化的创新之路?我们希望更加关注建筑创作与环境和文化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同时为保护历史建筑、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而竭尽努力。例如我们在做上海图书馆的总体设计时,就选择了力求整体简洁和谐、风格庄重典雅的造型方案,并特别强调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图书馆的柱式便是西方建筑特征之一——柱式是西方常用的构件;图书馆主楼五层裙房的外墙中间三层有半圆形壁柱浮凸出来,独立大柱矗立在主入口,主入口上方简化变形的斗拱排列着、仅仅伸出梁头的结构,颇有东方特色;在底层窗户的铁窗栅图案上,江南民居门窗中简洁的木雕格扇结构若隐若现;而在该馆的东庭园,我们创作了芭蕉、翠竹和江南重檐亭式景窗构成的江南书斋庭园氛围等,体现中西文化融于一体的上海城市文化特色。

   
《中国建设报》:如何将历史建筑融入当代传承文明?

   
唐玉恩:在我看来,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设计不同于新建筑设计,它应当遵循国际通行的原则。我们对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有建筑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为符合今天的使用要求,还需要通过系统的科学的保护修缮设计,增加合适的功能和新的设施,使历史建筑融入当代生活、传承城市文明。多年来,我们成功地进行了探索,坚持执行“完整性、真实性、可识别性”等原则,明晰了“保护历史建筑、传承文化,并在保护前提下更新改造,使其为当代社会服务,可持续利用”的设计思想。

   
《中国建设报》:如何处理城市开发和建筑文化保护之间的冲突?

   
唐玉恩:保护与开发并存是现在中国城市发展共同面对的一个现实。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慎重权衡新地块的开发和重要历史建筑的保护,无论是政府还是开发商,开发方案应该和历史建筑保护方案同步进行。否则难免出现开发迅速、很多重要建筑来不及保护就已经消失的命运。

   
历史文物建筑能够留传到今天很不容易,开发固然重要,但保护也不能忽视。可以不拆的尽量不拆,慎重设计后,更新其功能,不仅可以适应现代化的城市发展所需,也可以成为新建筑群中具有独特价值的点睛之笔。

   
在上海世博洲际酒店的花园之中的9栋小独立建筑,就是20世纪30年代建的原上海溶剂厂的办公用房,经过保护修缮设计,现在被改造成酒店的总统套房及咖啡厅等。被保留的历史建筑真实记载了上海的过去与现在,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不可复制的。

   
在城市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中,“绍兴模式”可谓是个很好的典范。绍兴政府通过保护、修复、改造、增加市政设施等方式,在老城区仓桥直街等区域不但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又使绍兴古城风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基本保留原居民居住其中,更使得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得以完整留存、延续。因为在高度城市化进程中保存了独特的文化与历史遗迹,绍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并获得人居环境奖。

   
《中国建设报》:在国际化口号下,许多地方盲目地舍弃了自身特色,城市建筑趋同,呈现了“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那么应如何应对这种国际化对建筑文化的冲击?

   
唐玉恩:这是当代建筑创作的重大课题。建筑设计是时代的政治、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水准及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它不仅仅是建筑师的选择,也是有关领导、主管部门或业主等所有参与者的选择。多年以来,好几代建筑师也一直在思考、在探索这个问题。

   
历史文化是城市竞争力的源泉。文化需要积淀,而创新城市文化也必然要以历史沉淀为支撑。沉淀越厚重,创新能力才会越强,这种沉淀又决定了建筑的灵魂深度。作为一位建筑师,在创作中尽可能保留和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也是努力的方向之一。如我们近年设计竣工的绍兴博物馆,位于绍兴市内有悠久历史的府山南麓,总体设计依山而筑,半隐半现。设计时部分展厅屋面绿化与山体衔接,以恢复曾作厂房时被破坏的山体。造型立足传承绍兴文化,主楼吸取当地出土春秋越国“伎乐铜房”特点及绍兴台门等建筑文化特色,构筑厚重毛石墙象征古城墙,以现代建筑语言阐述并弘扬古城浓郁的越文化。建成后获得社会各界好评,承办了绍兴建城2500年活动。

   
今天的现实终将成为明天的历史,今天建成的建筑也将留给未来。文化的传承也包括建筑文化延续。国际化并不能阻断东方文明的延续。到一定程度,人们终究会更清醒,更加珍惜和尊重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只有在创作中坚持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才是把握建筑现代化的精髓,才能立足于世界建筑之林。

 

(责任编辑:王梦幻)




品牌推荐



友情链接